将“运动干预”加入百姓“健康清单”,打造“体卫融合”新模式。近日,南京市江宁区首家体卫融合运动促进健康站落地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选定糖尿病患者群体为突破口,率先构建起“体卫融合”社区健康治理的长效机制,这也是我省体卫融合工作延伸至基层的典型缩影。
近年来,江苏努力整合体育和卫生健康等相关资源,积极探索体卫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全省目前拥有12个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单位、100个基层慢病运动健康干预单位、134个省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培养运动处方师1100多名,每年向基层群众提供体卫融合服务50多万人次,一批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资料图片)
中医助力,运动也是“处方”
“您已经行走了约350步,消耗约15卡能量。”在南京市中医院,一条长长的步道穿梭其中,每往前走一段,提示步数和能量的数字就清晰地显示在脚下。道路两旁,跑步、游泳、骑行……抽象的运动标志随处可见。也是在这家医院,成立了全国首家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依托的体育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体育医院以“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运动康复中心、运动医学科”为基础,将体育与健康管理、运动康复、运动医学以及中医相融合,打造汇聚“测试、评估、指导和教学训练”多种服务的运动健康管理闭环。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已有近6000人受益。
“体育医院不仅仅针对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开展运动创伤、运动康复等服务,更是要面向全人群解决疾病预防、慢病干预、康复诊疗等问题。”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门诊部主任钱媛介绍,不是发生了运动损伤或者需要运动康复才来体育医院,而是全人群都可以来体育医院检测体质,“了解适合自己的运动,加强锻炼,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
在该院体适能测试与促进中心,跑步机、立式磁控车等智能运动健康器械整齐排列,来自南京市秦淮区的韩先生正在进行体适能测评。韩先生今年35岁,被确诊为高血脂症后寻求非药物控制,在医生建议下调节饮食、制定运动计划,辅以中医治疗。经过测评,关于韩先生的人体成分、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清晰地呈现在电脑大屏幕上。“60-80次/分钟速度跳绳2分钟,休息1分半钟,再跳绳2分钟,循环进行5组……”与此同时,心肺运动方案也同步出炉。医院护师李珊珊介绍,根据患者体检及体适能测评,医院可智能出具个性化运动方案。“运动处方包含可以在院内、二级分中心、三级站点使用运动设备进行运动的中心运动方案,还有可在家里通过徒手或小器械进行运动的非中心运动方案。”
依托中医院建设体育医院,是体卫融合工作的创新举措。钱媛表示,体卫融合工作讲究的是发挥体育在治未病和运动康复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相较于西医,中医治未病与体卫融合的工作思路更加贴合,且体育康复多数也是通过中医手段进行推拿和理疗,是无创伤且效果良好的治疗方式,因此中医院具有天然优势。
下沉社区,运动康复“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体卫融合的省份之一,江苏各项相关工作位居国内前列。但与全民健康目标相比,体卫融合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如,现阶段慢病人群数量持续上升,体卫融合服务需求较大,而服务机构承载力较低。但若把相关功能下沉社区,则存在群众认可度较低、人才缺口较大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体卫融合的重点、难点在基层,提高基层的政策供给与保障力度,加快体卫融合基层体系建设,是推动体卫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南京作为“江苏省体卫融合体系化建设运动促进健康试点市”,逐渐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区、街、村三级体卫融合服务机构。
“后背挺直,这样发力就不会太费劲了……”走进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的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体卫融合运动促进健康站,辖区居民李阿姨正在运动指导员的指导下做运动。
虽然面积只有约100平方米,但这间小而美的“健身房”各类运动干预一体机一应俱全,设置了体重测试仪、反应时测试仪、坐位体前屈测试仪、俯卧撑测试仪等十几种体适能检测训练双功能设备,还有一套国民体质十一项测试器材,可对身高体重、体脂、力量、心肺功能、拉力、反应力等进行全面监测评估,自动生成测评报告,实现“一站式”健康服务、一体化干预。
其中,为糖尿病患者群体提供身体状况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是土桥健康站的特色。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告诉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多运动,但不少患者并不清楚如何科学运动。“我们会通过精准健康管理,为患者提供科学建议。”健康站工作人员表示。
江宁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江宁已建成4个运动促进健康试点,服务群众超千余人,开具运动处方600多人次。
在南京市玄武区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可通过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方式享受健康服务,每人每季度收费275元,可进行36次健身锻炼。60岁以上的签约居民还将提供一次健康体检。“把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的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涵,也能更好地在居民中推广。”该中心副主任王灵聪介绍。
《2023年江苏省体卫融合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有条件的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建设运动干预康复特色科室。鼓励综合性医院与公共体育场馆、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联动,开展运动健康的双向转诊和分级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建设运动促进健康机构,向群众提供更多体卫融合服务。
以体卫融合赋能健康老龄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老年人运动与健康备受社会关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强调,应加强体卫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健康老龄化。
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牵头,联合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科和省体育局体科所共同申报的“江苏省抗衰弱体卫融合工程研究中心”拉开了体育运动与老年人衰弱的新篇章。记者了解到,该研究中心致力于体育、医学、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展衰弱相关及其体卫融合干预策略等方向的研究,为体卫融合在衰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
“老年衰弱发生率高、危害大,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急需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加以预防缓解或合理解决。”江苏省抗衰弱体卫融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党委书记鲁翔表示,应该培育老年人“主动健康”意识,在政策、概念、技术支持下,以体卫融合赋能健康老龄和积极老龄。
当前,该研究中心从基层体训班入手,逐渐深入社区建设,明确影响中老年人群衰弱的危险因素,开发制定针对防治衰弱标准化的运动方案,推广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管理”的转变,项目正在老年社区中推进数字化创新,配置医护人员为老年人做健康评估和体质评估,同时也正在落实更加便捷、高效的可穿戴式设备来辅助提升评估、监测的效率。该体训班已进行三期,就体训班实施成果来看,参与其中的老年人在提升握力、骨骼肌,降低体脂、血压、疲劳指数等上初见成效。
“衰弱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落实社区老年人衰弱筛查,与医学营养和适量运动的联合干预,促进关口前移,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人过早进入衰弱期的问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权表示。对此,抗衰弱体卫融合健身网站已逐步建立,针对老年人科学摄入营养,老年慢病患者提升医学营养早干预、科学运动以及慢病管理等相关知识进行普及,促进老年人建立作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撰写专家共识、进行实地调研、培训基层运动指导员……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无论在学术理论研究、基层临床指导还是对接体育产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在无论是人们主动运动的意识还是科学运动知识的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王权表示,“体卫融合”作为一个新兴交叉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和突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X 关闭